今年以来,为有效破解基层医保服务“人少事多”“点少面窄”的痛点堵点问题,长沙医保局按照“广铺点、沉事项、优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医保自身优势,除了建设好村(社区)医保服务点外,不断拓展服务外延,重点聚焦“五个维度”,全力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
聚焦“银行维度”广铺点,服务办到“家门口”
长沙医保局以经办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为目标,瞄准资源互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服务站在农村地区“点多、面广、情况熟”的服务优势,按照“站点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的原则,携手长沙银行共同打造了“医保+银行”的帮办模式。在“建”上下功夫。通过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出台《长沙市医疗保障“帮办点”建设方案》,明确了“4+2”的建设体系,即围绕“擦亮一个品牌、落实一张清单、建设一支队伍、绘制一张地图”四条主线,强化“帮办服务流程”和“沟通考核机制”两大支撑,在梳理包含参保信息查询、参保凭证打印等在内的“12+”项帮办事项清单,创新开发可以在线搜索查询帮办点位置的电子地图,建设以农金站长、医保专干为主要成员的帮办队伍基础上,对“长沙市医疗保障帮办点”进行统一挂牌启动,并通过制定标准规范的帮办流程和实操手册,建立帮办工作微信交流群以及与银行月例会相结合的定期考核机制,建成、管好、用好“长沙市医疗保障帮办点”,持续擦亮长沙医保服务品牌。在“训”上花力气。积极开展组织动员工作,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按照“统一课件、分区分片、送训到站、线上线下”的原则,重点围绕帮办事项内容对帮办队伍进行全覆盖培训,已精心部署开展全市的“统训”5次,量身定制“送训”到站20余次,创新开展“医保政策分享”线上直播宣讲,累计培训人员超2000人次,确保了人员到岗、培训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已挂牌建成第一批“帮办点”299个,实现了“站点全覆盖、事项全承接”,后期还将采取“新增一个、改造一个”的方式,持续扩大建设范围,预计年底总数将超600个,全面实现医保服务足不出村“门口办”。
聚焦“园区维度”设驿站,架好政企“连心桥”
为更好满足园区企业日益增长的医保需求,长沙医保局主动探索医保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结合全市园区数量多、分布广、流动人口集聚的特点,以雨花区为试点,率先将医保服务经办网点开进园区,创新建立了“医保+企业”的面对面服务体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园区不同企业的职工参保特点,个性化定制了“刷脸”等智能服务终端设备以及权限下放清单,共梳理下沉一次性生育补助金支付、生育医疗费支付、参保信息查询、参保登记等经办事项17项。同时,以园区带企业,在雨花红星全球农批服务中心、浏阳蓝思科技等区域设立专门的“医保服务驿站”,通过安排工作人员常驻、投放医保自助服务机等方式,为企业定点提供医保卡办理、医保待遇申报、政策宣传、自助办理等便民服务。自驿站设立以来,累计服务园区企业1700余家,提供服务10.4万人次,极大地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节约了办事时间,实现了参保群众不出园区即可办理医保业务,并计划年底前全市各区县(市)至少建成1个“医保服务驿站”,2023年底前实现自贸区、园区、重点企业全覆盖,切实用医保“真心”换企业“舒心”。
聚焦“药店维度”优服务,构建便民“购药圈”
长沙医保局聚焦“购药难”的问题,以“增量、扩围、提质”为目标,着力构建全市“十五分钟”购药圈。一是着力提增定点数量。全面放开特门药店准入条件,取消有关数量、地域、面积的限制;持续简化准入资料,增加准入频次;积极实施特门药店资质互认,将省本级和长望浏宁地区特门药店纳入定点管理,极大地扩充了特门药店数量。当前,全市特门药店数量已从原有的210家增加至693家,增长率达230%。二是着力扩大覆盖范围。深入运用医保结算系统数据分析,以特门药店台账为基础,紧密结合药店分布和患者购药情况,科学划分并调整布局,实现特门药店全市171个街道(乡镇)全覆盖,特门患者15分钟内轻松购药。三是着力拓展服务内涵。率先开通“互联网医院”线上特门续方业务,以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试点,通过网上挂号、线上复诊、邮寄配送,实现送药上门;针对行动不便以及危重患者等特殊群体,设立了服务专线,提供免费送药上门服务;联合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在22家零售药店开设“集采药品专柜”,通过统一专柜、统一目录、统一价格、统一台账,让群众出门就能买到价格实惠的集采药;探索在部分特门药店设置专门的医保服务区,“一对一”提供申报指引和政策解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特门服务。
聚焦“医院维度”筑阵地,窗口搬到“最前沿”
医院是救治病患的“主战场”,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长沙医保局依托定点医院创新“一体化”经办服务,把医保窗口搬到了医院门口。目标完成亮态度。今年以来,长沙在全域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和实现普通门诊跨省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按照省局统一部署,扎实推进5个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到9月已有长沙市中心医院、南雅医院等六家医院全部通过技术测试并开通试运行,提前并超额完成一个统筹区开通一家5个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既定任务,后续的扩面工作也在稳步推进,预计年底前将实现全市全覆盖。下沉服务有力度。为了让百姓少跑腿,将异地就医转诊备案下沉到定点医院,由具备转诊权限的定点医院,直接为参保人员办理备案登记;下放特门、“双通道”初审、受理权限,符合条件的参保患者只需到医院提交申请就可享受相关待遇;下沉生育登记备案,让参保患者在医院即可办理登记,免去了参保人员再到医保部门备案的环节。窗口前移显温度。以浏阳市为试点,按照“统一名称挂牌、统一服务标识、统一事项清单、统一业务培训、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规范管理”的“六统一”标准,在浏阳市中心医院、集里医院等定点医疗机构组建医保服务站,成立由医院医保科长任站长、医护人员为组员的服务队伍,负责处理和反馈参保患者就医时出现的各类高需高频医保问题,现已服务群众超13.5万人次,办理异地就医备案3050人次、特殊门诊申报3898人次,协助激活电子医保凭证5000余人,有效推动了医保业务“就近能办、多点可办”。
聚焦“通信维度”建试点,帮办服务“处处见”
为更好推动医保服务向基层延伸,长沙医保局积极对接中移铁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等通信运营商,达成协作意愿,借助其下属基层服务网点设置医保服务便民点,开展“医保(通信)帮办点”试点示范建设。一是网络贯通到位。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运营商业务优势,加快铺设医保专网进村进社区,以望城区为试点,首批在242家基层网点设置医保服务“帮办点”,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二是平台开发到位。开发全市一体化医保便民服务应用平台,深度对接合作运营商系统,将医保信息查询、参保凭证打印等查询打印类服务板块植入智慧柜员机,实现医保业务“网厅办”。三是业务培训到位。通过小班化教学以及建立微信学习群等方式多频次开展帮办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实现合作网点帮办员工全覆盖。计划今年年底,依托通信网点在全市再建成超300个“帮办点”,实现医保帮办服务村(社区)全覆盖,“十五分钟医保服务圈”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