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省医保局指导下,高度重视DRG支付方式改革,成立医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扎实做好DRG支付方式改革。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改革成效显著,患者住院次均费用下降7%,平均住院日降低0.1天,CMI值增长3%,DRG医保年度清算实现结余,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稳居最高等次A++,医院高质量发展稳定推进,患者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强化部门联动,提升改革效能。做好改革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医务部负责医疗效率指标跟踪、“三个不合理”点评及诊疗行为规范监督,医保办公室负责政策宣讲、医保信息贯标、清单质控,运营管理部负责DRG成本控制及考评,病案中心负责病案首页质控,网络中心负责数据平台搭建及分析。同时,注重DRG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配备专职人员4名,并在每个临床科室设置DRG专员,由医生担任,负责DRG管理、清单质量和政策宣讲等工作,实现医保结算清单质量名列前茅。
强化指标引导,提升考核精度。我院早在2016年就引进了基于CN-DRG分组器的医务DRG管理系统,并逐步完善考核体系:纳入CMI值作为绩效考核指标,鼓励临床科室调整病种结构,增加疑难危重病例诊治比例;运用DRG标杆法,精准制定临床科室的平均住院日管理目标;创造性探索形成“基于DRG的增量手术激励机制”,综合考核手术患者CMI值和手术量,建立增量手术奖励制度;率先设立“药费消耗指数”用于合理用药点评,临床用药管理更为精准。这些绩效指标在医保DRG付费背景下,对医疗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临床路径,提升控费成效。我院自主开发的“湘雅特色临床路径系统”,制定湘雅特色病种目录,建立“阶段日”表单,设立“大类医嘱”,新增自动匹配、自动提醒、中途入径等功能,促进临床路径管理。目前,我院共建立临床路径592个,临床路径管理患者超过10万名,入径率接近69.5%。此外,我们还充分用好择期手术术前7天内检查相关费用一并纳入DRG结算范围的医保政策,通过信息流程再造,为择期手术患者提供预住院服务。不仅有利于医院成本管控,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减少了医保费用支出和住院时长。
强化全员培训,提升高度认识。按照“一科一策、精准施策”原则,我院组织开展各科室DRG专题培训,培训的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DRG付费政策宣讲,对DRG改革理念等进行深层次讲解,提升临床对DRG的认知;医保结算清单填报规范及质控规则、歧义组及未入组病例分析,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清单的重视度;借助气泡图对科室病种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以优势病种引导科室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醒医务人员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意识。
强化信息建设,提升智能水平。2023年我院引进了医保DRG管理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保两定平台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构建了医师负责、病案编码、科室质控、院级质控、医保传输的五级清单质控体系,避免无法入组及质控缺陷病例发生。医生端、医保端、病案端、运管端均实现了数据共享,可横向查看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组,纵向查看不同时间同科室同医生组的DRG病例情况,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DRG改革实施效果。由于医保结算清单与病案首页略有不同,我院在电子病历出院诊断界面率先开发了医保诊断勾选模块,简化了医生医保结算清单填报流程,规避高编高套、不合理入组等情况的发生。我院还引进智能化医保基金监管数据平台,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管控的手段实时处理不合理诊疗及收费行为。
通过“五强化、五提升”,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下一步我院将在医院成本管控、医疗质量和效率提升、医保结算清单质控等方面持续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的目标。
(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 雷光华)